投融资|专注小分子靶向抗癌研发,「科州制药」完成4500 万美元 C 轮融资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12-13 09:38来源:36氪 商道创投网2019年12月13日获悉;「科州制药」已在近日获得约 4500 万美元 C 轮融资,投资方为德诚资本(领投),启明创投、夏尔巴投资,及原股东磐谷创投。本次融资主要是为了推动公司临床阶段项目1.1类抗癌新药 MEK 抑制剂 HL-085 的临床研究及在美国和中国的上市申请,以及丰富产品研发管线。 官网显示,「科州制药」是一家由田红旗博士、礼来亚洲基金和晨兴创投在天津滨江药物研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共同创立的抗癌药物研发商。田红旗博士先后担任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2015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据鲸准数据库,成立至今,「科州制药」共计完成四轮融资,累计超过 6000 万美元。
据米内网统计,2018年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临床使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用药金额达到了38.79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50.72%。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未来5年内,中国小分子靶向药市场的规模增速有望达 18.4%. 2014-2030E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市场规模(亿元)|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报告 为何小分子靶向药物如此受大家的青睐? 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集中在蛋白酪氨酸激酶剂,蛋白酶和其他种类,可用于治疗癌症、白血病等。进入体内后,小分子靶向药物和特定的细胞的特定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对病变细胞的生长可以有有效的抑制作用,使之暂停生长或停止生长甚至裂解,从而使患者痊愈。从疗效对比来看,靶向药较传统化疗药展现出优异的疗效,特定小分子靶向药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甚至显著优于化疗和安慰剂。 自从肿瘤被定义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癌症的分类从发生部位分类进一步细分至突变基因分类,用药和临床试验入组标准也加入了生物标志物的要求。研究显示,若能在肿瘤微环境中进行治疗,那么就能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控制,逐渐研究者把目光逐渐转向了靶向药,也进一步推进了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进程。 据 IMS 统计,2006-2016 期间,抗癌药研发体现了向靶向药倾斜的趋势,小分子靶向药数量从 231 个增加到 297 个,靶向药研发占比从 78%增加到 90%,抗癌药研发靶向化趋势明显。 目前,国内布局小分子靶向药市场的玩家众多,研发竞争激烈。其中,报道过的项目便有「开拓药业」、「佰翱得生物」、「高瓴制药」等,如今各个玩家竞争的焦点都放在在EGFR抑制剂、ALK 抑制剂和多靶点抑制剂,主要围绕提升疗效、解决耐药性、降低副作用等方面展开。 商道创投网| 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投媒体,致力为华人创投圈的繁荣发展而努力服务! 法务声明:此篇为商道创投网[创投家/创业家]会员动态,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shangdaovc.cn/h-nd-1057.html
|